网站首页 > 无锡新闻> 文章内容

前央视新闻主编以十年经验告诉你运营的核心是这样(附PPT

※发布时间:2017-6-22 11:19:49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曾任央视新闻主编,前BBC记者、新加坡传媒高级记者、曾任新浪网区域总编辑、拥有十年营销经验。现于中康医药资讯担任新中心总监。

  每当一个运营人员开始接手公司的运营都会避免不了一个问题,就是我该怎么去做?所以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定位,我们怎么样去定位一件事情?怎么样去解决一个问题,每当一个问题抛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怎么样去解决,这才是我们运营里面最重要的关键点,怎么去解决问题。

  我们现在在市面上满满的智库里面看到很多类似这样的话题,但大家看的时候感觉很爽,看的时候感觉学了很多东西,真正运营在你工作中的时候,其实用的甚少,或者少之又少,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我们其实并没有真真正正的在我们的思维里面构成一个处理问题的体系,也就是我们听得非常多的一个词,叫逻辑思维。

  简单先说一下我对逻辑思维的理解。逻辑思维的过程,是化繁为简,目的,是找到解决方法。因此,所有和“寻求解决方法”无关的信息,都是无用信息,都需要剔除。你会发现工作中有一些人,他总是能很快地在问题中找到解决方案,然后很快的找到问题的关键,把问题处理解决完毕。

  第一个是怎么样做成一个流程化的思维,比如我马上接到一个活动,那我脑海里第一件反映的事情,就是首先我怎么样一步步安排整个活动的流程,起码活动最前期的宣传、用户的报名、活动的预热、活动进行要注意些什么东西,活动结束要注意什么东西。比如这个活动想要吸粉,我们是不是现场摆二维码就把问题解决了?谁能控制率?我们可以通过一步步活动的梳理,得出更清晰的推导逻辑的理论。

  在宣传的环节上,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说,我们是不是选这个分享会的时间,定在周末或者非周末的晚上。推送的时间要多久才合适?7天还是15天?这就要依照实际情况去决定,我们推送多少次能达到目标?怎么样才能达到率?第三个就是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渠道才可以达到我们的目标用户。然后我们每个活动的细节怎么样去执行,评估我们预计有多少人来,预计能到哪里去。

  用户报名,我们是不是可以提出多少名额,在报名的机制上如果想搞一些创新,能不能搞得稀缺一点,比如付费,通过活动得到一些免费的名额等等。

  活动的预热,比如活动的提醒,预热与互动,提醒他到位,这样我们活动的准确到达率。预热与互动让气氛热起来。

  活动结束之后怎么样维系这些用户,比如建个群,发个红包,怎么样去把我们所有前期做的数据拿出来做评估,我们下次应该怎么做,避免什么问题?怎么样做得更好。

  我们总结来说,第一点就是定位一个非常清晰的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要做什么东西。然后梳理我们的流程,事件从开到始结束的全流程是如何进行,主要分为几个步骤。然后我们在每一个环节中思考,怎么样给用户不同的感觉,让他觉得这个活动有意思,下次还来参加。然后帮助我们实现增粉的目的。最后就是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改进。

  我觉得很多的运营者他们都会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SOP,就是自己的标准工作步骤,比如我是一个新编辑,我每天去哪里找素材,我首先会画出一个表,全年的节庆跟大的热点事件的表,我什么时候去,而不是说明天圣诞节了,我今天匆匆忙忙做热点出来推。然后就是要建立自己的素材来源库,内容分析、内容排期、数据汇总,包括你的竞争对手的数据,去调整我们的策略、最后把一些好的案例拿出来分析一下,分享一下。但是我会告诉大家,其实最好的学习对手就是竞争对手。

  我们要做一种超预期的体验,比如说我们去服务一小部分客户,以这些客户为种子,我们给他超于一般用户的体验,比如说很VIP的东西,因为他们觉得玩得很爽很开心,他们很乐意为这些工具进行,而这个方法里面做得最好的其实就是小米,大家所说的米粉。另外一种就是说明星效应,通过集中火力搞定一个核心人物,以此为杠杆通过名人效应撬动更多人参与,比如穿越火线。然后稀缺营销,大家这个可能听得不太懂,我换个名词,饥饿营销,大家可能听得比较懂了。就是把一个产品或者物件通过宣传与增加获取难度,形成稀缺名额。

  最后比较到一个高阶层的时候,我们就要考虑怎么样打造一个生态化的产品,所有我们的社会阶层、用户、产品的生态圈都是一个,最底端的其实就是消费用户,他们可能会关注你的东西,但很少会互动,他们会消费,如果想形成一个闭环,造成一个很好的生态系统,第一步就是消费内容,占60%-65%,第二步是内容,活跃用户,爱好者,大概占20%-30%,他们不一定有能力输出优质内容,但乐意做分享。第三步到创造内容,就是超级达人,大约占5%,这时候更少了,比如内行人,有表达观点,可以输出优质内容。再到一点可能不到1%的行业翘楚,他们就是我们刚刚说的明星,他们很有撬动效应,比如雷军,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很有撬动能力。

  接下来就是要培养洞察力,从运营层面来说,我们接到一个产品的时候,我们考虑怎么去运营的时候,第一个考虑的东西就是用户的年龄段,比如80后、90后的消费能力在什么地方、爱好在什么地方、大概的成长经历共鸣点在哪里;然后我们的产品对应它起到什么作用;我们产品为了谁而设计;用户会在什么场景下使用产品;为用户解决了什么问题;用户常用的触媒有哪些?

  所以我们通过怎么样的方法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有足够多的资料来源,作为一个运营者,我对下属的要求是每天至少有七个小时在阅读,因为只有这样你才有足够的积累量,应付所有问题都可以一达即通,包括不同层级,我举一个案例,我打算打一个50后、60后的市场,首先考虑成长经历,他们是看什么长大的,他们是看着长大的,他们在互联网时代,我做一个电子是否可以,你做了之后还是得通过什么东西传达到他那里去,这是很麻烦的,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是不是可以在一个H5里面做?H5里面是不是可以添加视频呢?这就让一个传统的显得更加有张力,这个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怎么样把东西结合到适合我们的用户更简单的去阅读,他们要阅读一个H5常简单的,但让他下载一个电子去阅读是很难的。

  我们完成了这个搜集资料阶段之后,就开始不断地去,不断地去做测试,一定要有一个足够的试错成本,找到非常好的运营道,到底哪个方法更适合我们的用户群体。然后就是找到行业里的大咖,他们已经在这个行业里面玩了99.99%玩过的套,这样你学起来会快很多。最后就是在不断的修正与总结。

  再说一说最后的结论,我们说运营一个最重要的点就是,一开始阐述好你的观点,节省所有人的时间,麦肯锡里面有一个很经典的案例,就是说你怎么样在30秒的时间内你的客户,这样就是要把你的话语浓缩浓缩再浓缩,刚才的视频里也说,用两个字告诉我为什么要买你的东西。

  记住按照总分总的原则,首先抛出核心观点,即“我们应该做什么”。这可能是几句话,但是这几句话凝聚了你大量的思考,花费了你大量的时间去考证和分析。当阐述完核心观点之后,接下来需要进行解释,即“为什么这么做”。

  倒推理论,先讲理论,能够在开始就注意力,再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论证结论的正确性,听众就不会迷失方向。每一个论点都要往下找到支撑,由上而下,层层递进。大家发现小时候做数学应用题的时候,有一个倒退理论,就是从结果一步步往上推,推出你的答案结论。我们从结论开始,找到它的论据,分论点,逐步逐步地拆解我们遇到的问题。比如说我要追这个女孩子,她要什么,她爱好吃,她爱好运动,我又不爱好吃,又不爱好运动,怎么解决呢?首先我要看很多吃的书、视频,譬如说《舌尖上的中国》,我要看好吃地方的点评,运动方面我要知道运动的理论是什么,比如说跑步,我要怎么样去选购一对好的球鞋等等,一步步往下推,去解决你们遇到的运营的实际问题,所以最重要的是运营思维,思维才是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感谢大家!

  推荐: